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在古代世界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 认识古代文明发展的不同条件及不同特点; 【核心素养明示】 要求学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性;社会分工的发展造成的社会分化和阶级产生,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变革,是文明产生的基本条件。重点是各个文明古国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不同时空条件的联系,以及农耕文明扩展造成的大帝国的影响和联系。在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课标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不同特征的对比,分析各地区文明多元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历史时间轴以及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代文明多元格局的理解。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使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发展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 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文明是唯一的一个传承至今,连绵不绝的文明,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材信息说明】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均已涉及到本课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时隔不久,尽管课文容量、难度有所增大,但作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炒冷饭”,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新学期第一课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在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要有别于初中,注重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将学生的兴趣点和教学重难点有机协调融合。 本课是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分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子目内容。第一子目着重讲述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条件、标志、及表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第二子目依次介绍了古代苏美尔、埃及、印度、希腊等早期人类文明,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成就斐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通过对世界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及其杰出的贡献解读,认识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进而意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涵养家国情怀,这是本课之魂。文明交流互鉴传承,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重难疑点确认】 1.重点:世界各文明古国的不同特点。教材在总体介绍古代文明的产生后,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世界著名的文明区域的文明状况,重点强调古代文明的差异性特点,通过对世界各文明状况的了解,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决定不同的文明特点,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作为教材重点进行处理。 2.难点:古代文明产生过程中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了解还处于“知道”概念层面,还没有对这些素养深入了解,更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这些可信学科素养,因此历史学科素养的渗透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指导】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相关准备提醒】《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甲骨文 印章文字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种文字,是古代哪些文明古国的文字?哪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