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1516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264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时3 将进酒 (30分钟 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背诵《将进酒》,分析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 素养 突破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时必刷】 A级 素养提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58分)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带来很大影响。影响之一,是在文学的题材方面。“在西方文学之中,神的惩罚和人的受难,往往是动人心魄的主题……相形之下,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或宗教的背景,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人间的文学,它的主题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而非‘天人之际’的。”影响之二,是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把政治,也就是协调人际关系,看得高于一切,因而它早就要求文学要为政治服务。大约出现于汉代的《毛诗大序》,就已经对此做了明确的阐述。这一般被看作儒家的文学观,但是其实整个中国文化都有这种倾向。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材料二: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宋诗发展到北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政治影响诗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悱;(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 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