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本是自然界普通、寻常的事物,但到了敏感而又细腻的诗人笔下,便成了鲜活隽永的审美意象。诗圣杜甫说“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就像诗人情绪宣泄的催化剂,使诗人压抑的情感外泄,从而催生出千变万化的动人诗篇。雨就像拨动着诗人心灵深处的那根琴弦,诗人伴着这美妙的乐章挥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根据《全唐诗》可知,盛唐诗人王维诗歌中写“雨”之处共有三十五处,差不多每十首诗就会有一首写到“雨”。具有典型代表的如《春园即事》:“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槹。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这首诗写初春时节一场夜雨过后,诗人穿着轻便的木屐和破旧的袍子来到田园的所见所为,悠然闲适的生活生动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场春雨激发了诗人田园闲逛的兴致,催生出了悠然自得的山水诗篇。王维笔下反映这类题材的写“雨”诗篇非常之多,如《积雨辋川庄作》云“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积雨”在表现作者生活之闲适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积雨”淋过而不能点着的柴火丝毫不会影响诗人做饭的情绪,从侧面体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又如《秋夜独坐》云“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潇潇夜雨,诗人竟能听到虫鸣,或许更多是诗人想象的成分,或是心灵感应到的成分。诗人巧用“雨中山果落”来述说宁静的心绪。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这一时期的诗人,多有或长或短的隐居经历,有些诗人即便身在仕途也向往归隐山林,有一种隐居情结,王维就是一位“亦官亦隐”的诗人。盛唐诗人隐居不是消极遁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他们有的以隐居作为步入仕途的终南捷径,有的将归隐作为净化心灵、提升品格的方式,显然王维属于后一种。盛唐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为出现如此饱受山川英灵之气的诗作创造了条件。身处太平盛世的王维才可能写下雨洗过后的澄净与静谧。加上诗人深受禅宗佛理的影响,使其创作从观“雨”方式到对“雨”心态都饶有禅意和禅机。诗人笔下的写“雨”诗描绘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生活,这种山水隐居生活与盛世景象非常契合。 处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诗人杜甫,其诗以“雨”为题的就有近五十首,内容涉及雨的篇目更是众多。杜甫笔下的写“雨”诗多与农事和征战有关,体现出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例如家喻户晓的《春夜喜雨》,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场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降临时诗人极大的喜悦之情。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察入微,入化传神,不愧为古往今来最好的雨之颂歌。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知”字写出了雨的灵性,称为“好雨”,因为它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场甘霖,可解农民的焦虑与忧愁。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之好。“潜”字、“细”字用字精工,刻画出了春雨的神韵。尾联则是诗人的联想,想象春花经细雨滋润后花枝若重,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全诗都紧扣诗题中的“喜”字来写,表明杜甫是一位与民同乐的诗人。又有《秋雨叹三首·其二》:“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想许宁论两相直。”则反映了霖雨涝灾给庄稼带来的危害。从杜诗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旱灾还是涝灾,都成了诗人关心的话题,诗人与百姓同甘共苦。 晚唐大家李商隐以“雨”为题的诗有十二首,而诗中出现“雨”字的诗歌共计52首。《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秋雨霏霏的夜晚,诗人写信答复远方的妻子: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巴山的夜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