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2414

第三章 光现象 检测题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6398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上册,八年级,2024,学制,五四
  • cover
第三章 光现象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B.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2.如图,是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光路图,依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雨后的黑夜迎着月光行走,较暗的地方是路面 B.甲是镜面反射,乙是漫反射 C.电影院里的大银幕选用表面粗糙的材料是利用了漫反射 D.甲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乙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 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如图,光导纤维在传递信息时,光从内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其原理应用了光的(  )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5.“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国际烟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下列正确的是(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速度为3×108m/s C.先看到火后听到爆炸声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2移到S1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射角不变 B.反射光线平行 C.液面上升 D.液面下降 7.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摄影师利用视觉错位技术拍摄而成,仿佛一只大手向上拉着一群同学。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照片中的手看起来比较模糊是因为手在底片上成虚像 C.照片中人的影子比较长,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 D.拍照时同学到镜头和大手到镜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8.在一次生物实验课上,好学好动的小海不小心把昆虫观察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盒盖上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盒盖上的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盒底的小昆虫。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下列哪种透镜(  ) A.焦距为4cm B.焦距为8cm C.焦距为10cm D.焦距为12cm 9.如图所示是太原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在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就能完成开闸进站。为了兼顾疫情防控需要,使用了更加强大的“刷脸”功能,即便戴着口罩也能快速识别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核心元件是凹透镜 B.人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小 C.乘客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虚像 D.“刷脸”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10.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影子的形成 D.彩虹的形成 二、多选题 11.小西在重阳节送奶奶一个带放大镜的指甲刀,放大镜的焦距为3cm,奶奶正确使用时(  ) A.放大镜到刀口的距离应调到等于3cm B.放大镜到刀口的距离应调到小于3cm C.看到的是指甲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到刀口的距离越近,看到的像越大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20 cm位置,光屏移至60~70 cm可以出现清晰的像 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20 cm位置,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