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的一封信: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木山人,安微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微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作者介绍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 本文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儒林外史》 背景链接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他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龙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来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内容。 感知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 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 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课文结构 (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借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 (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阅读并思考: 阅读课文,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显著变化。 自读1~2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他的社会地位如何? 读3~12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范进中举 前后对比 项目 中举前 中举后 吃的 住的 用的 社会地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