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7126

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352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 cover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是不同类型散文的代表,写法和语言都很有特色,值得反复欣赏品析。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录下昆明生活的点点滴滴,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怀念。表达对平淡生活的热爱。本单元散文的学习,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雨”串联起当年一系列往事。写法上布局谋篇的匠心独具,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结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把此作为本课的难点;淡而雅致的语言,是本文的特色之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把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作为教学中的重点。 教材编写说明中提出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也就是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本节课由课内《昆明的雨》拓展到课外文章《咸菜茨菇汤》,书籍《人间草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汪老独特语言风格,体会日常生活的美和诗意。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着基本的了解。但真正领悟散文的魅力,仍需不断学习。 《陕西省学业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的是:对课外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欣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我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充分利用阅读提示这个助学系统,以此为抓手,进行教读到自读的转变。(本课阅读提示有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布局谋篇、美的探寻、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精要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提示中了解文本的要旨,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好的进行自主阅读。在精读训练中,重点在于赏析品味淡而雅致的语言,感悟作者的从容宁静的情怀,体会汪老独特行文风格。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深情。。 2通过圈点勾画以及诵读,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作者诗意情怀,体会作者宁静从容的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写法,内容散,情感聚。 【教学难点】 1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2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创意】 以阅读提示为抓手,学会自主阅读散文的方法,品味淡而雅致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学习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请大家看几幅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城市。(配乐:故乡的原风景) 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昆明,也是作家汪曾祺的第二故乡。他曾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七年。今天,我带领大家共同赏读这篇美文。(板书:昆明的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对文章内容缘由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1939年,作者在西南联大学习。四十多年后,当年一起在昆明求学的挚友,巫宁坤,耳顺之年的一个请求,让汪老的思绪又回到了第二故乡—--昆明。于1984年写下此文。轻声自由读课文,看作者的画作里,选择了哪些事物表现昆明特点的?这些内容和雨有关吗? 2,自读课文方法指导 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可利用的资源不光是文章本身,还有课后的阅读提示。阅读提示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请大家快速默读阅读提示的第一段文字,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没有大量的笔墨去写雨,那么他写了哪些内容 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勾画下来。 这么多内容,多而不散,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小结:作者通过雨把他们一线串珠,串联起来。就像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写济南的山山水水,济南的小城,来表现冬天济南的美。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通过写春风、春雨、春花、春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