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7761

【核心素养目标】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736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6-1 赤壁赋/苏轼 文学体裁与价值:《赤壁赋》是苏轼的怀古名篇,属于散文体大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通过铺陈、排比形成整饬之美,又有参差错落的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内容与情感:文章记叙了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的经历,在旷远空灵的江景中,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对人生与天地的哲理认识。作者经历了看到人生有限性,超越人生有限性,笑对人生有限性的心路历程,显示出超然旷达的人生智慧。全文情感起伏变化,由乐到悲再到喜,展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表现手法:采用 “主客问答” 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使思想认识逐渐深化。同时,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将景、情、理完美融合,如通过对江月小舟、洞箫等的描写,营造出空灵的意境,为后文的抒情和说理做铺垫。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理解重点文言词汇、句式,包括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能够准确翻译文中重要句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 “赋” 体的语言特点,体会其整饬之美和韵律之美,提升对古文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尤其是 “水与月” 中蕴含的瞬间与永恒的哲理,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欣赏文中用江月小舟、洞箫等构成的旷远空灵的意境美,体会苏轼与客对话所展现的理性美,感受作者文笔的汪洋恣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美,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认识宋代文学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受到苏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的熏陶,引导学生在人生困境中学会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解,传承和弘扬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文意疏通: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翻译课文,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奠定基础。 情感与景理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苏轼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与原因。 表现手法赏析:把握文章 “主客问答” 的结构形式和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欣赏 “赋” 体的艺术特色,如铺陈、排比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文言知识深入:掌握文中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以及重点词语的古今异义,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 哲理与人生观领悟:深入解读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如对人生有限与无限的思考、对宇宙观和人生观的辩证认识等,理解其乐观旷达情怀背后的深层内涵,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人生观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主客关系理解:理解 “主客问答” 中主客所代表的不同思想观点以及这种形式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认识到主客并非实指两人,而是作者内心矛盾与思考的外化表现。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用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苏轼的多面性。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对苏轼的介绍,对苏轼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学习他的作品做好情感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对苏轼的评价,激发学生对苏轼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对苏轼作品《赤壁赋》的学习中。 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活动:介绍苏轼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字号、籍贯、文学成就,以及他在政治上的坎坷遭遇,重点讲述 “乌台诗案” 对他的影响,以及被贬黄州期间的生活和创作心境。 学生活动:倾听并记录苏轼的相关信息,思考其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