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9783

2.1 长方体的认识(1)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891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长方体,认识,教案,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
  • cover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培养推理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学生举手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要素。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预设:水立方、冰箱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 师: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动手感知。 师介绍: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 师:再请同学摸一摸棱和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动手感知。 师介绍:棱和棱的交点叫作顶点。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师: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索它们的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探索它们的特点?可以用什么方式说明它们的特点? 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探究方向。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本第11页的表格,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发言呈现完成的表格: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 预设: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是因为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点,它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长度入手。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师:根据制作过程,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按相对的方向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 师: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吗?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在学生明确这一发现后,师介绍:我们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作长,较短的棱叫作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作高。 师: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怎样计算呢? 预设:就是4条长+4条宽+4条高。 师引导得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师:那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样计算呢? 预设:正方体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师: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 预设: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的所有特点,它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你能用一个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并挑选优秀作品展示: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12~13页练一练第1、2、3、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1)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体验,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2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试一试”及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经历观察、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构建长方体模型,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并能运用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解决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