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欺凌,友爱伴成长》教学设计 一、班会主题:校园防欺凌,友爱伴成长 二、对象:小学生 三、班会时长:45分钟 四、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增强反欺凌意识。 2.教育学生如何在遇到欺凌行为时正确应对,学会自我保护。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促进班级团结和谐。 五、班会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欺凌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团结友爱的精神,学校特别组织此主题班会。班会的目标是通过对校园欺凌的认知、预防及应对方式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友爱与尊重的重要性,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六、班会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欺凌的表现形式及其严重性。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掌握如何预防和应对欺凌行为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时表现出友爱与宽容。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集体主义精神,倡导“友爱、关心、帮助”同学的良好行为。 4.行为目标: 激励学生要敢于站出来制止欺凌行为,并且勇于为他人发声。 七、班会前期准备 1.课件制作: 制作关于校园欺凌案例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欺凌的定义、分类、危害及防治措施等。 2.教具准备: 准备白板或电子白板,便于展示课件和学生讨论。 3.角色扮演道具: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面具、卡片等,方便进行情景剧活动,增强互动感。 4.心理疏导资料: 准备一些关于如何帮助被欺凌同学、如何解决矛盾的书籍或资料,以便在班会结束后提供给需要的学生。 八、班会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发言: 开场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你们觉得校园欺凌是什么?”、“你们曾经看见过或听说过欺凌事件吗?” 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他们思考校园欺凌的含义,并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短视频播放: 播放一个校园欺凌的短片,展示不同形式的欺凌,如语言、肢体、网络欺凌等。短片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欺凌行为?如果你是那个被欺凌的人,你会怎么做?” 2.欺凌的定义与种类(10分钟) 定义讲解: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校园欺凌。可以引用一些权威机构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或与校园相关的环境中,通过语言、肢体、心理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长期、恶意的伤害或排斥。 分类讲解: 详细介绍校园欺凌的几种主要形式,包括: 1.言语欺凌:如侮辱、取笑、恶意诋毁等。 2.身体欺凌:如推搡、打骂、破坏他人物品等。 3.社会排斥:如孤立、排斥、恶意忽视等。 4.网络欺凌: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性言论、恶意转发视频等。 互动讨论: 教师通过案例提问:“如果你在校园中看到一个同学被排挤或嘲笑,你会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回答,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处理欺凌事件。 3.欺凌的危害(5分钟)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的校园欺凌案例,分析欺凌行为给被欺凌者带来的身心伤害。例如,心理创伤、成绩下滑、孤立无援等。 教师讲解: 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欺凌对个人、班级甚至学校的负面影响,包括: 1.对被欺凌者:身心健康受损,产生恐惧与自卑感,可能导致逃学、抑郁等问题。 2.对施暴者:培养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逐渐成为反社会人格,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 3.对班级:破坏班级的和谐氛围,造成集体分裂。 4.如何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10分钟) 自我保护方法: 教师讲解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 1.学会说“不”:面对不合理的行为,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2.寻找帮助:如果遭遇欺凌,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3.建立友情:与同学建立友谊,避免成为孤立的目标。 角色扮演活动: 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