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课时作业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够体现“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A.桂林山水———干热环境 B.江南水乡———气候冷湿 C.北京四合院———河流密布 D.福建土楼———凝内御外 肇兴古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狭长盆地中,由5个侗族村寨组成。鼓楼作为议事聚会,集会场所设在二楼,设有火塘、围栏,下层为无隔断的立柱结构,呈开放式。下图为肇兴古镇村寨分布和塔型鼓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肇兴古镇的寨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是由于() A.交通便利 B.大风频繁 C.地形限制 D.气候湿热 4.盆地中鼓楼的底层立柱极高主要是为了() A.减轻洪涝灾害 B.方便居民进出 C.便于利用水源 D.防御野生动物 福建山区某古村落,山环水绕,形成“藏风聚气”、“玉带环腰”的良好格局(下左图)。该地房屋高矮均衡,错落有致,择高而盖,一般为两层干栏式木制建筑(下右图),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古村落依山而建、择高而盖分布的最主要目的是() A.温暖舒适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 6.当地“山—屋—塘—田”的布局优点包括() ①阻挡冬季寒风 ②便于生产生活 ③降低暴雨频率 ④防盗防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蚵壳厝是闽南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即用蚵(海蛎)壳搅拌海泥建造的房屋。图为泉州蚵壳厝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用蚵壳做房屋外墙的主要目的有() ①蚵壳凸面外倾,利于排水 ②通风散热,降低夏季室温 ③反射阳光,提高冬季采暖 ④减轻海风侵蚀,保护房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蚵壳厝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A.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B.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 C.宏大奢华的审美情趣 D.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古宗祠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类型,在选址、适应当地风环境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因地制宜的地理哲学思想。我国浙江西部古宗祠分布较多,与北方宗祠坐北朝南不同,该地古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下图示意该地某村落宗祠位置。该宗祠充分利用微环境,提升了宗祠的舒适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宗祠并不全是坐北朝南可能是因为() ①地貌复杂 ②降水较多 ③纬度较低 ④族人偏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为利用微环境来降低宗祠夏季内部闷热状况,该宗祠正门最合适的朝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11.仅从减轻冬季风对宗祠影响角度考虑、宗祠周边建筑() A.西北侧密度小、高度低 B.西南侧密度大、高度高 C.东南侧密度小、高度低 D.东北侧密度大、高度高 皇都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是“百里侗族文化长廊”的中心地带。下表显示1995—2020年该村不同用地类型的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用地类型 变化特征 居住用地 逐渐向村寨外扩张 农业用地 减少25% 生态用地 较稳定,1995—2009年森林景观轻微受损 商旅用地 在原有村寨内扩张显著 文化用地 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群 12.皇都村最吸引游客的乡村景观是() A.稻田风光 B.小桥流水 C.民族方言 D.村寨建筑 13.1995—2009年,该村森林景观有所受损,据材料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 A.开垦农田,侵占林地 B.商旅发展,侵占林地 C.兴建住宅,砍伐树木 D.原木外销,砍伐树木 14.关于皇都村近些年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居住用地的扩张增加了村寨内的村民数量 B.农业用地的变化造成当地的粮食供不应求 C.土地利用高度专业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D.旅游业发展冲击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