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地主 农民 70%-80% 20%-30% 1.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制度不合理,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 1.时间: 2.内容: 1947年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土地改革的内容: ①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材料2: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纷纷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这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农民 地主土地私有 地主 农民阶级 农民土地私有 材料1: 3.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 政策 原因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耕者有其田 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1948.9 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 刘伯承与邓小平 1.时间: 2.领导: 1947年 3.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武汉 “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人民解放军经过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8年秋 280万 365万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东北 淮海战役,人民群众出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余辆,担子35.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00余艘,汽车257辆。向前线运输弹药1460多万斤、粮食9.6亿斤和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送了11万名伤员,有力地保障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刘伯承、陈毅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 基本解放了整个华北 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河北西柏坡革命旧址 七届二中全会 河北石家庄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1948年5月,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平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党的工作重心:乡村———城市 党的奋斗目标: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