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6308

1.1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课件(第二课时)-高中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二(共30张PPT)

日期:2025-04-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3426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30张,必修,2019,科版,生物学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第二课时)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素养目标 理解分离定律的过程在解题中的应用。 能运用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 教学重难点 01 02 了解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分离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理解分离定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复习导入 分离定律的内容: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 、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 中,结果产生 种配子,比例 。 独立 分离 配子 两 1:1 分离定律的实质: 杂合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豌豆花色的完全显性遗传 亲本(P) × 紫花 白花 子一代(F1) 紫花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完全显性。 孟德尔所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都属于这一类型。 在生物界,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金鱼草花色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 亲本(P) × 红花 白花 子一代(F1) ♀ ♂ 粉红色花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血型的共显性 人类的ABO血型,由IA 、 IB 、i 3个基因控制的 IA基因决定红细胞膜上A抗原;IB基因决定红细胞膜上B抗原; 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 IB ,其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 基因的显隐性不是绝对的 显性的相对性 血型的共显性 IAIA IBIB 亲本(P) 子一代 (F1) × IAIB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IAIA ii 亲本(P) 子一代 (F1) × IAi (A型血) (O型血) (A型血)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如IA对IB为共显性。 注意:IA对i为完全显性。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在环境:年龄、性别、生理与营养状况等 BB Bb bb 男性 秃顶 秃顶 正常 女性 秃顶 正常 正常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界环境: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 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在20-25 ℃条件下生长,植株开红花;在30℃条件下生长,植株开白花; 曼陀罗(Cc)在夏季温度较高时,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时,紫茎对绿茎就不再是完全显性了; 分离定律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 自交法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不完全显性为1∶2∶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 2 3 分离定律的应用 (1)已知亲代基因型推后代分离比(正推法) ①AA×AA ②AA×Aa ③AA×aa ④Aa×Aa ⑤Aa×aa ⑥aa×aa AA 全部显性 AA、Aa 全部显性 Aa 全部显性 AA、2Aa、aa 显性:隐性=3:1 Aa、aa 显性:隐性=1:1 aa 全部隐性 ③、④可判断显隐性 有AA后代必定表现为显性个体 ④、⑤能根据表型逆推基因型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 分离定律的应用 (2)已知后代分离比推亲代基因型(以A/a为例,逆推法) 子代表型及比例 亲代表型 亲代基因型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只有显性性状 只有隐性性状 都是杂合子 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一般都是隐性纯合子 Aa×Aa aa×aa Aa×aa AA× 基因型和表型的推导 分离定律的应用 例题 在山羊中,甲状腺先天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