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6786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121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学期,高一,学年,--2024-2025,解析
  • cover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在某一特殊时期曾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这一时期是( ) A.土地革命时期 B.全面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初期 2.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某工业城市有大量工厂内迁而来,这些工厂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然而,当地在吸收这些技术与经验的过程中却进展缓慢,不同工厂之间还时常因资源分配和市场份额产生摩擦,甚至出现技术工人被互相挖角而导致生产秩序紊乱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 ) A.地域文化差异阻碍融合 B.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 C.后方工业基础过于薄弱 D.战争环境导致人心浮躁 3.下图是1943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八路军帮助人民麦收”。这幅画可用于说明( ) A.南方军民应对日军的物资封锁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大生产运动下融洽的军民关系 D.军队成为根据地粮食生产的主力 4.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投资的电力工业有24家,煤炭工业有14家,石油工业有2家,金属矿业有21家,冶金工业有10家,机械工业有6家,电器工业有5家,化学工业(主要为酒精工业)有28家,这些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抗战强大经济基础得以彰显 B.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C.工业规划倾向于战时的实际需要 D.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大为改善 5.聂荣臻将中国共产党某一政策称之为“挤牛奶”:把地主的土地统统分光了,一下子就吃完了,这当然很痛快,但是,以后你还吃什么呢?……“挤牛奶”,今天挤一点,明天挤一点,贫苦农民的生活可以得到一些改善,地主、富农也可以接受。这一政策( ) A.激发了农民参与土地革命 B.促进了苏维埃政权经济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建立起普遍的抗日民主制度 6.1940年,党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中学部和实习工厂。积极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并与全国自然科学界保持联系。据此可知,相关活动的战略基点为( ) A.人民战争革命理念 B.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C.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D.配合正面战场御敌 7.中共的一份文件中讲到:“承认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党的政策不是削弱富农阶级与富农生产,而是在适当的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之下,同时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这一思想( ) A.适应土地革命的开展 B.旨在巩固革命根据地 C.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D.有效抵抗了国民党围剿 8.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期,淮北抗日根据地运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表演”等方式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无声的文字”,就是以文学形式揭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有声的表演”,就是通过表演剧目,向基层民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这些做法旨在( ) A.巩固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B.提高抗日军民文化修养 C.突出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D.创新民族文化宣传形式 9.抗战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编写了“抗日三字经”。它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民间杂字形式,将当时还相当抽象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内容,在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拙朴语境中,进行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的系统阐述与宣传。由此可见,当时编写“抗日三字经”有利于( ) A.促成全民族抗战的到来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提高民众政治觉悟和抗日热情 10.下表是1937年和1942年陕西、甘肃的工厂数据统计表,这些变化( ) 省别 厂数 百分比 资本(千元) 百分比 工人数 百分比 1937 全国总计 3935 100 373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