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2708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4714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 cover
(课件网) “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楚辞》 导入 感受秋意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作者相关知识、创作背景、文章体裁知识。 2、初读文章,简要划分层次。 预习检测: 简要划分文章层次。 小组合作讨论: 1、小组讨论:请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 2、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3、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3-11段详细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任务细分到各小组)(e.g.第3段群问群答;第4段第一组;第5段第二组;6-10段第三组;第11段第四组;第五六组为后援小组。) 4、为什么北国的秋天会带给郁达夫如此悲凉的感受? 北国秋———清、静、悲凉 南国秋———慢、润、淡 实效讲授 1、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南国的秋 本体 北国的秋 黄酒 喻体 白干 清香、后劲足 稀饭 馍馍 鲈鱼 大蟹 黄犬 骆驼 跋涉千万里 甘甜可口 回味不永 清香后劲足 如秋之内蕴 食之无味 不浓易饿 有味耐饥 如秋之隽永 细腻味淡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味浓可大快朵颐 北国秋———清、静、悲凉 南国秋———慢、润、淡 实效讲授 2、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表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依恋。 实效讲授 3、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在3-11段详细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秋院秋景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果奇景图 秋院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果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 “细数着……日光”、“静对着……牵牛花” 。 “脚踏上去……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 “衰落的残声” 景物的选择 清 静 悲凉 实效讲授 4、为什么北国的秋天会带给郁达夫如此悲凉的感受? 故都的秋 “故都”即北京,旧称北平。 北平:北方和平之意。 故:从前的。 一个季节: 公历8月初~10月下旬 1、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 2、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1901年,在北京签下《辛丑条约》 3、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北伐战争后,首都又迁回南京。 4、1928年,民国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简称北平;1937年,日伪政府又将北平市改为“北京”市; 5、1945年,日本战败后,恢复旧名“北平市”。 千年文明古都北平处于风雨飘摇中 心中之秋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实行白色恐怖。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一九三五年春郁达夫在《寂寞的春朝》中对时局的观感是:“中国的现状,同南宋当时实在还是一样,外患的迭来,朝廷的蒙昧,百姓的无智,志士的悲哽,在这中华民国的二十四年,和孝宗的乾道淳熙,的确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