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4266

统编版必修下册9《说“木叶”》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5551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必修,下册,说“木叶”,课件,34张
  • cover
(课件网) 林 庚 说“木叶” 导 入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有一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什么杜甫在这句诗中用“落木”而不用“树叶”呢?“落木”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究竟有怎样的文化意蕴呢?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说“木叶”》中寻找答案。 亮 标 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诗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感悟诗歌中意象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培养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部分 知人论事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时,他与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4名学生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被称为清华园里的“四剑客”。林庚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 作家作品 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 了解背景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寥寥无几,知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顾城杀妻后自杀……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解 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标注读音 袅袅( ) 照浦( ) 褒( )奖 灼灼( ) 亭皋( ) 寒砧( ) 涔( )阳 万应锭( ) 言筌( ) 窸窣( ) 迢( )远 庾( )信 橘徕( ) 冉冉( ) 陆厥( ) 柳恽( ) 桅( )杆 niǎo pǔ zhuó cén xī sū lái jué tiáo rǎn dìng gāo yùn zhēn wéi quán bāo yǔ 积累词语 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刻意修饰的痕迹。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了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整体感知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初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整体感知 思路结构图 说“木叶” “木叶”成为诗人所钟爱的形象 (发现问题) 诗人们钟爱“木叶” 古诗中很少用“树叶” “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1—3)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