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4741

12.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031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们,点儿,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 主题 《我们小点儿声》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上册 时长 40 背景 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有明确要求:本课依据在《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而编写。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别人;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能做到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 2.教材分析: 《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所在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旨在通过对“公共财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以及“公共文明修养”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由“教室里面有点儿吵”这个话题展开,呈现了四种学生日常忽略或认识不清的、经常出现的噪音现象,并结合小主持人的话,来说明自己班教室里吵闹的现象;在“做个小小调音师”的活动中,提出解决噪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这里也要小点儿声”这一活动,将教材内容从班级教室延伸到社会中哪些地方要轻声不吵闹。 3.学情分析: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薄弱;从观察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中发现,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在课上小组讨论、课间活动、放学列队等时候,经常出现大声喧哗的现象;从调查访问学生了解到,学生在人多、热闹的公共场所会不由自主地放大声音说话,并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坏处。针对学生情况,要想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需从学生实际的校园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通过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公共场所要讲究文明的意识。 教学 目标 通过声音游戏、场景再现,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校园吵闹环境的不良影响,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音量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体验,探究小点儿声的具体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文明习惯。 教学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控制音量,能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不影响别人; 教学难点:懂得在公共场所控制音量是文明的体现,学会尊重他人,树立公共场所要讲究文明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聚焦学生日常生活,通过情境体验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不断地体验和感悟,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音量的意义,掌握小点儿声的具体方法,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的文明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活动 意图 时间分配 一、感受不同声音的影响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声音的游戏,声音pk赛,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播放:小鸟、学生读书、歌唱的声音。 3.提问:这些声音你喜欢吗?给你什么感受呢? 4.播放:用力关门、课堂小组讨论、课间活动时等吵闹的声音。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发生在什么的地方的什么声音呢? 5.提问:这些声音会有什么影响呢? 6.追问:在校园里,你在什么时候也感觉到吵了? 7.小结:优美舒缓的声音,可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并给人带来愉悦,而大声吵闹的嘈杂环境不仅会给人带来不悦,还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我们要小点儿声。(板贴课题:我们小点儿声) 1.学生听声音并猜测是什么声音。 2.思考问题与分享感受。 3.交流讨论。 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思考吵闹环境的不良影响,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控制音量,做到不打扰别人。 10 分钟 二、学做“小小调音师” 1.过渡:校园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