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4805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9这些都是大家的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89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道德,法治,二年级,上册,这些
  • cover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 主题 《这些都是大家的》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 时长 40 背景 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课是课程标准中“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的内容,是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理解遵守规则的意义与要求”的重要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一课,因此,《这些都是大家的》在单元整体中起着铺垫、引导的重要作用。教材以“学校里的公物”、“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和公物的故事”以及“大家一起来爱护”四个活动为主线。其中,“学校里的公物”旨在让学生对学校公物有初步认知;“身边的公物还好吗”的课前调查旨在引发学生思考公物保存完好或损坏背后的行为是什么,引导学生寻找出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为后续要进行的“爱护公物”教学做铺垫;“我和公物的故事”在于体会公物朋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大家一起来爱护”这一栏目侧重爱护公物的行动与尝试,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发现保护公物的方法,形成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小,对“公物”这一名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身边公物的使用情况普遍关注度较低。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公物”的概念,教学时利用课前谈话和猜谜等帮助学生区分概念,用图片、视频、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调查过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为,探讨爱护公物的方式,增强学生爱护公物、喜欢学校、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他们在思想上提升对公物的认识,并能主动爱护公物。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学校的公物,知道学校公物带来的便捷。 2.通过调查分享,了解学校公物的使用情况,懂得爱护公物的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萌生自觉爱护公物的意识,初步养成爱护学校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学校的公物,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难点:萌生自觉爱护公物的意识,初步养成爱护学校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聚焦学生日常生活,通过情境体验、合作学习、谜语故事、模拟表演以及换位思考等教学方式,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感知和回忆公物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下不断地进行体验和感悟,明白和明确怎样爱护学校公物,进而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活动 意图 时间分配 一、猜谜导入,感知公物 1.猜谜语 (1)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书本吃肚内,自己不会走。(打一物) (2)背儿挺得直,脚儿站得实,读书写字时,有它才稳实。(打一物) 2.提问:学校的课桌椅和我们家里用的桌子、椅子一样吗? 3.总结:学校里的课桌椅和我们家里用的桌子、椅子可不一样,它们是学校专门定做,提供给同学们学习用的,是学校的公共财物。这些物品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板贴:这些是大家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物”(板贴:公物)。 1.结合生活观察和所学,猜谜底。 2.思考并回答。 从孩子们熟悉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公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分钟 二、走近生活,寻找公物 1.引导:学校里的公物有哪些呢?请你仔细观察,先从教室开始寻找。 2.提问:同学们都找到了哪些公物?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想起了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光? 3.追问: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哪些公物呢?请同学们再跟着老师的镜头,一起来看看。 4.交流:这些公物又和我们的学校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5.小结:校园里的公物为我们提供着服务,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便利。如果人们不爱惜,破坏它们,它们就无法很好地为大家服务了。所以,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观察教室并回答找到的公物。 观看视频。 思考校园公物有哪些,以及对自身校园生活的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