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7224

2025届高考作文导写:“虽千万人,吾往矣”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8次 大小:23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5届,高考,作文,导写,虽千万人,吾往
  • cover
2025年高考作文导写 (审题立意分析+行文布局详解+好文共赏) “虽千万人,吾往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给出了两句含义看似相悖的话语,引导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辩证分析。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传达出一种趋利避害、明哲保身的处世智慧。它提醒人们要有敏锐的危险意识,能够主动避开那些明显的、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危险情境,这是对生命安全的珍视和对潜在风险的理性规避,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生存态度。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它强调的是为了追求正义、真理和理想信念,要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即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强大的阻力,也绝不退缩。这种精神体现了对崇高目标的执着坚守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超越了个人的安危考量。 综合这两句话,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而应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证关系。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合理性,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牺牲,这是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将这种自我保护演变成懦弱和逃避,当面对关乎正义、真理和重大责任的“道”时,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担当,敢于挺身而出,为了更伟大的价值和使命奉献自己。 另一方面,可以从二者的平衡角度出发,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智慧地抉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秉持谨慎的态度,远离危险,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稳定;而在面对时代的召唤、社会的公义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时,能够毅然决然地冲破困难的阻碍,勇敢地去追寻心中的“道”。这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分清何时该避,何时该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积极地践行理想和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还可以从这两句话所反映的人生态度的发展历程来立意。人生初期,我们可能更多地需要遵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确保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随着个人的成熟和心智的提升,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道”之后,便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魄,去挑战自我、突破困境,为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而拼搏。 总之,本题的审题立意关键在于把握这两句话的内涵及关系,通过深入分析和辩证思考,提炼出既符合逻辑又具有深度的观点,展现出对人生智慧和价值追求的深刻理解。 二、作文行文布局指导 范例一 中心论点:新时代青年应明辨安危之机,勇担道义之责,在守护自我与追求正道中成就非凡人生。 开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古人对生命安全的珍视与对危险的警觉;‘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则彰显了仁人志士对正义和理想的无畏追求。身处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年既需有敏锐的危险意识,又要怀有道义担当的豪情。唯有平衡二者,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征程中稳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分论点一:明辨安危,筑牢成长根基(250 字左右) 道理论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危险往往源于细微之处,警示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善于察觉潜在的危险,避免因疏忽而陷入困境,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明辨安危的重要性。 经典事例:阿里巴巴在发展初期,面对互联网行业的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网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