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7897

七上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课件(共82张PPT)

日期:2025-04-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3069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上,民族,PPT,82张,课件,复习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考什么?学什么?怎样学?怎样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代特征1:政权分立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年代尺。①②处应填写 A.夏、汉 B.夏、魏 C.西夏、汉 D.前秦、魏 √ 时代特征2:民族交融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改汉姓) 200-208年东汉末年 州牧(军阀)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20-280年 三国时期———魏蜀吴建立及经济发展 266年-316年 三国亡、西晋建;八王之乱;西晋亡; 北方各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 政治经济 政治民族 317年-420年 东晋兴亡;南朝(宋齐梁陈)政治;江南经济开发(原因、表现) 政治 南方 政治 北方 4世纪后期-589年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民族大交融 科技:农学-贾思勰;数学-祖冲之;地理-郦道元 文化:书法-王羲之;绘画-顾恺之;雕塑-云冈、龙门石窟;哲学;文学 经济 民族 三国时期 考点1 赤壁之战 200 208 西晋灭吴 官渡之战 东汉末期 曹丕建魏 刘备建蜀汉 孙权建吴 220 280 229 东汉亡 年 以下人物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曹操 B.刘备 C.刘秀 D.刘邦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1 黄巾起义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该材料称颂的历史人物应是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 说明曹操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认知,有同情心,关心人民疾苦,也想早日结束这种局面。 考点2 体现了诸葛亮希望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 这一战略促成了孙刘联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对比 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交战方 曹操约2万VS袁绍约10万 VS曹操约20万 时间 决战地 战术 结果 影响 意义 特点 赤壁(湖北嘉鱼)长江流域 官渡(今河南中牟)黄河流域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208年 200年 孙刘联军获胜,并乘胜扩大战果;曹操北撤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许攸献计-夜袭乌巢 孙刘联军约5万 黄盖献计,实施诈降和火攻战术 对时局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该诗反映的事件 A.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 B.为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 ②主帅表现。这两场战役中,兵力少的一方,主帅能够谨慎、沉着应对战争;兵力多的一方,主帅骄傲自大,轻视对手。 ①战术运用。这两场战役中,兵力少的一方战术运用得当,准备充分;兵力多的一方出现战术失误,轻率出战,对战争形势没有很好掌控。 通过对两场著名战争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谨慎处事,骄兵必败; ②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③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 战争胜利是对“天时地利人和” 的综合观察与应用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北方民族大交融 C.短暂的西晋王朝 D.三国鼎立的形成 【答案】D 考点3 国名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历史学习。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请回答如下问题: A.建立者: _____; B.建立时间: _____; C.都城: 。 刘备 220年 建业(今南京) 加强实力,进行政治、经济建设; 积极开发边疆地区改善了民族关系。 这些因素都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下列哪个政权最早与台湾地区建立了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