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课导入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吧。 老山界纪念陵园 老 山 界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理清文本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词句 3.理解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陆定一(1906—1996年),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起他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途中他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79年后,他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pénɡ pài 惊 惶 打 颤 蜷 缩 矗 立 骨 碌 gū lu 澎 湃 缀 quán zhuì chù huáng zhàn 苛 捐 杂 税 酣 然 入 梦 kē hān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惊慌: 呜咽: 酣然入梦: 矗立: 苛捐杂税: 景致: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高耸地立着。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风景。 1.快速阅读,感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整体感知 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 交代起因 记叙经过 说明结果 {8799B23B-EC83-4686-B30A-512413B5E67A}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活 动 第 一 天 天黑 夜里 半夜里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山沟、瑶民家 沿着山沟向上走;与瑶民攀谈 山脚 准备爬山 山路上 夜行军 半山腰 半夜露宿 雷公岩 吃饭;翻越雷公岩,继续爬山 山 顶 顺利下山,征服老山界 顺序 :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 下午 下午 4.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指导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5.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 第一层:(2~10) 第二层:(11~33) 第三部分:(34)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山脚访瑶家。 红军翻越老山界。 ①在“之”字拐的路上; ②山腰露宿; ③攀登雷公岩; ④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⑤山顶所思。 写作者的感受。 6.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接时间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