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 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 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 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 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 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 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边塞诗 盛唐边塞诗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i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 i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 I杜甫等都写过大量的边塞诗。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有关的字眼。 内 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 特 点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燕歌行并序 解 题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燕,古国名。古燕国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 州”。蓟, 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 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 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 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行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 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作者简介 ◆高适 (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 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作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 常侍集》等传世,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 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49岁,举有 道 科 中 第 , 受封丘尉 天宝十四载,安 禄山反,适拜左 拾遗,转监察御 史,佐哥舒翰守 潼关 59- 62岁, 任彭州、蜀 州刺史。上 元元年与杜 甫会于草堂 66岁,卒于 长安,赠礼 部尚书,谥 “忠”。 《 旧 唐 书 》 评 其 一 生 : 负 气 感 言 , 权幸惮之 32岁,东北边境 战事爆发,离 宋 ,北游幽蓟 天宝三载 (744), 44岁,与李 白、杜甫游 单父 适少渡落,不事生 业,家贫,客居 梁、宋,以求丐取 给 … … 39岁,写 《 燕歌行 》 耕读漫游 出 仕 从 军 两任节度 高适生平 58岁,扬州任 淮南节度使 64岁,任剑南 西川节度使 52岁,随 哥舒翰入朝 征戍 shù 逶迤 wēiyí 塞草腓 féi 蓟 北 jì jing pèi jié zhù xūn 旌施 碣石 玉箸 功勋 燕国 yan 挺金 chuāng 吟咏诗韵 ■ 整体感知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 以示 ,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战败)———被围———死斗 第一部分:出征 以汉代唐借代指战争 凶残的敌人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特别赏脸,指格外器重优待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敲击,击打 各种旗帜 挺金伐鼓 下 榆 关 ,旌施逶迤碣石间。 紧急文书 沙漠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朝东北边境上的战事又起,将领们离家前去征讨凶狠的敌寇。 好男儿本来就看重驰聘沙场,唐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