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速记·巧练系列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1.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 3.生肖的周期为十二年。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4.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5.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6.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每逢端午节,民间有戴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舟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7.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有“饮水节”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三月三”歌节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过“藏历新年”,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有“孝顺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那达慕”。 8.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9.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悼念革命先烈,也是小学生的常规活动。 10.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 11.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或“老人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13.山西省寿阳县的“得胜鼓”很有名。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 14.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15.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请唢呐班吹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在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 16.民间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的成就里蕴含着这些艺人的努力与智慧。 17.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 18.曾经家家户户过年时都会把春联粘贴在门面上或门框上。春联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既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表达。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家乡发展调查方式:登录家乡所在地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收集家乡建设的信息;询问家中长辈所经历的家乡发展变化;观察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 21.家乡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家乡发展过程中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