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标要求】 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3.历史主体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 1.社会生活的本质 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矛盾、直接动力、发展总趋势、主体各是什么? 5.如何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 6.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作用各是什么? 8.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表现及方法论 9.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 活动三:主干归纳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含义 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辩证 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位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四、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区别 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联系 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要求 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