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6887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日期:2025-02-1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42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法律,必修,选择性,统编,政治
  • cover
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国学大师发现市场上有几十种打着自己的旗号出版的图书在销售。并且这些图书分别在封面、封底、切口、书腰等处使用了多张该国学大师的照片,均未征得本人的同意。对此他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就委托律师,开始集中打假行动。出版这些图书的-出卷网-的行为侵犯了该国学大师的( ) ①生命权 ②姓名权 ③肖像权 ④隐私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颁布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避开了“见义勇为”的字眼,改成了“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护自救”。这一修订表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 重视和保护。(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生命健康权 D.受教育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专门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金钟罩”,彰显了党和国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决心。这说明( ) ①隐私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个人信息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②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③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收集、使用、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24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及于案涉AI声音,被告未经原告许可AI化使用了原告声音,构成对原告声音权益的侵犯,其侵权行为造成了原告声音权益受损的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告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和财产权 B.声音作为一种身份权,具有人身专属性 C.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D.科技发展意味着公民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 5.“知情同意”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要求APP开发运营者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当需要由用户作出知情、同意的意思表示,同时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该原则( ) ①保护APP用户的人身利益 ②体现了民法原则中的自愿原则 ③若违反则应承担刑事责任 ④表明运营者不得收集用户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李某向王某借款后逾期不还,王某在索要钱款的过程中两人发生争执。李某殴打王某致其重伤,王某之妻赵某目睹全过程,因受惊骇精神崩溃。王某儿子十分气愤,就此事在一自媒体上介绍李某的情况并对李某进行大肆辱骂。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赵某身体权遭到王某的不法侵害 ②李某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③李某的隐私权、名誉权遭到侵害 ④王某儿子应当承担排除妨碍的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近年来,人脸识别争议频发:有地方强迫用户接受人脸识别,多地小区全面启用人脸识别门禁……为此,我国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确立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从公私法混合的角度对个人信息进行全方位保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侵害他人身体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获取、储存、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 ④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下列做法属于正确行使姓名权的是( ) ①在帮同事接收快递时签该同事姓名 ②在学校迟到登记表中签上同学姓名 ③在派出所把现在的姓名改为曾用名 ④为自家小孩取一个贬低他人的名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谭某下班回家时被楼道里堆积的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