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34771

14.1 《故都的秋》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998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故都的秋,课件,3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浔 阳 江 头 夜 送 客 , 枫 叶 荻 花 秋 瑟 瑟 。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荡漾着我心思 。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 (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 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从杭州赶到北平,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听读课文,思考: 揣摩散文的总体结构和作者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感情。 关键词语:清、静、悲凉 思考题: 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的特点的词语。 思考题: 真正写故都秋的在什么地方? 3到11段 思考题: 1到2段写的是什么?用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北国秋和南国秋的比较。 思考题: 结尾怎么写的?这样可以看出本文的思路了,全文可以分几部分? 也是用对比手法 总起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分写 总写 记叙 议论 虽国有异,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清、静、悲凉 (五幅秋景图) 划分层次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