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日本汉学家:“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解读文题 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 ,相传为陈后主所创。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三、题材介绍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是这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四、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自主预习】 一、生字词: 滟滟( ) 芳甸( ) 霰( ) 碣石( ) 纤尘( ) 皎皎( ) 扁舟( ) 汀( ) 捣衣砧( ) 答案:滟滟(yàn) 芳甸(diàn) 霰(xiàn) 碣石(jié) 纤尘(xiān) 皎皎(jiǎo) 扁舟(piān) 汀(tīng) 捣衣砧(zhēn) 二、朗诵指导: 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月光下的遐思冥想(平缓)———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梦醒后的更加孤寂(悠长)。 三、自由诵读思考: (一)文章标题点出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