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8 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它比较抽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又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实践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和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质量单位及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编排由浅入深,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能正确使用天平、台秤等称量工具称出物体的质量。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估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掌握用天平、台秤等称量工具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准确估量物体的质量。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天平、台秤、2分硬币、黄豆、盐、苹果、鸡蛋、若干袋500克的盐、1千克的沙子、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 一枚2分硬币、一些小零食(如薯片、糖果等)、数学课本、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超市购物称重的视频片段,提问:同学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营业员阿姨把东西放在一个仪器上称一称,你们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是在称物体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自然地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认识克 出示一枚2分硬币,问: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这枚2分硬币,它看起来很轻,那你们猜猜它有多重呢? 让学生自由猜测,然后告诉学生这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较轻的2分硬币入手,让学生先对1克的质量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同时闭上眼睛,用心体会1克到底有多轻。 组织学生交流掂硬币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很轻、几乎感觉不到”等词语描述1克的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1克的质量形成更深刻的直观感受。 教师在天平上演示称2分硬币,向学生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把要称的物体放在天平左边的托盘,右边托盘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重量就是物体的重量。并强调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工具。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称量较轻物体的工具,为后续学生自主称量物体做准备。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一称准备好的黄豆,看看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称黄豆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大小的黄豆,粒数可能稍有不同,但重量大约都是1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称黄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同样是1克重的物体,其数量可能因物体本身的大小、密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认识千克 出示两袋盐(每袋500克),问: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