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43187

4《窦娥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816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窦娥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怎一个“冤”字了得 ———《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窦娥冤》是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属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当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除了完成文学阅读中对艺术形象和语言表达的鉴赏之外,还要求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对人生的深切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 2.学情分析: 在统编版的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剧本(《屈原》历史剧)这种文学体裁,并且基本理解了戏剧围绕冲突展开这一体裁特征。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三则戏剧均为现代戏剧,尚未接触中国传统的剧本形式。 因此将《窦娥冤》设计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剧作者及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元杂剧的基本知识,介绍写作背景,梳理《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情节。 第二课时围绕一个“冤”字,深挖窦娥之冤, 总结窦娥形象, 理解经典悲剧的丰富内蕴, 体会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深切关怀。从而体会本单元的主题“悲悯”、“良知”。 【教学思想】 1.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教师是课堂的答疑者、引导者,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以立学课堂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为操作策略。 【教学目标】 1.把握戏剧情节,探究窦娥冤屈,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2.理解戏剧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重点诵读,理解窦娥之“冤”; 4.合作探究,理解悲剧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窦娥冤屈,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2.理解戏剧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理解悲剧的丰富内蕴,体悟剧作家的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悲剧总能引起人的怜悯与共鸣,并激发人对于生命与生活的深层思考。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窦娥冤》,透过“冤”字看窦娥。 【温故·习新】 戏剧是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梳理你学到的中国古代戏剧常识,完成下表,并展示。 元杂剧 结构 内容 角色 预设答案: 元杂剧 结构 内容 角色 四折一楔子。(所谓折,相当于现在的目,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者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分曲词、宾白、科介。(曲词,即主人公的唱词,分旦本、末本。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说明。) 分“行当”,末、旦、净、杂。(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等。) 【研讨·拓展】 【研讨活动一】:品读文本,深挖窦娥之冤 1.请有感情地朗读【滚绣球】,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窦娥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②窦娥在【滚绣球】一曲中指斥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要通过感动天地来显示冤情,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学习支架】   A.元朝由奴隶制下的蒙古族建立,统治者普遍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不高,治理能力低下,知识分子被边缘化。   B.元朝统治者把统治区人民划分了四个等级,而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被划分到了最后一等,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C.元朝统治下,原来的中华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践踏,民族间文化冲突十分严重。 明确: 其实,除了这一悲剧矛盾外,还有:前文中窦娥死不认罪,后面却甘愿受冤。前文中窦娥宁愿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