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泰一中东校2024级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考试 历史试题 2025.1.2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须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双槐树遗址,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距今约5300年前后。作为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该文化遗址典型器物是() A.彩绘的陶器 B.精美的青铜器 C.石制的磨盘 D.大型宫殿遗址 2.春秋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出当时() A.华夏认同已成为社会共识 B.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已基本消除 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D.文化互动助推社会封建化转型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诗中() A.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B.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C.指出了隋朝承上启下特征 D.描述了隋朝洛阳城繁荣 4.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分布图,其中太极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地。三省位置的分布缘于() A.规范三省职能 B.实现了分权制衡 C.维护皇权需要 D.强化中央集权 5.下列两则史料是时人对两税法的评价。据此可以被认定为史实的是,两税法() 建中新令,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 -【唐】杜佑《通典·食货》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 得因循。 -【唐】白居易《重赋》 A.扩大了征税对象 B.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防止了官员的贪赃枉法 6.辽国建立后,统治者选用汉人参与辽国的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辽国此举() A.标志儒学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旨在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C.适应了政权封建化转型的趋势 D.加速了少数民族社会习俗的衰落 7.下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转移 B.主流思想变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人口数量增长 8.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行省“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由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开启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兼顾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 D.有效改变了地方的积贫积弱 9.在红楼梦中,贾母对家族的管理非常严格,她注重家族的规矩与传统,对家族成员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贾母也注重家族的团结,她经常组织家族成员的聚会,以增进亲情和友情。据此可知,《红楼梦》() A.蕴含了市民的价值观念 B.体现了明显的民主色彩 C.渗透了浓厚的儒家思想 D.表达了强烈的重法思想 10.下表所示为1766年至1812年我国人口数、耕地数和人均粮食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年份 总人口 (千人) 农业人口 (千人) 耕地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总面积(千 亩) 农夫人均 (亩) 总额 净额 余额 1766年 200000 170000 1036100 25.22 1700 789 439 1784年 300000 255000 1009354 16.75 1122 521 171 1812年 350000 297500 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