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4烽火岁月 教学设计 课题 烽火岁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烽火岁月》这一课是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我国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进行赏析和观察,领略抗战时期艺术家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人物感情,与爱国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家的理念,以及对艺术的观察能力,进而提升自己对抗战时期爱国情感的表达和思考。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能领略和欣赏艺术家创作下,美术作品中人物饱满的情感呈现,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2、在学习完理论之后尝试自己创作的过程中,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结合多个创意特点和设计灵感完成美术创作,增强个人所得感。3、学会从外观、描绘手法、颜色和绘画技巧等方面赏析一幅著名绘画的人物表达特点,能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进行人物情感表达的绘画,形成设计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观察抗战时期著名人物作品绘画,学习抗战时期艺术技巧的手法,明白在抗战时期艺术的使用手法与技巧,并可以观察不同的画作使用了什么手法与技巧。(审美感知)。2. 明白抗战时代艺术家通过对人物形态、神态的刻画,以及对环境的渲染,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感,并能够结合所学运用不同的艺术技巧和媒介来表达个人对人物情感表达的物化呈现,展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手法。(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在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往往与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例如,中国特有的忠君爱国思想,在人物表现中常常体现为对国家和家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学习本课所提及的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的美,更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0-11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能够对抗战时期美术作品进行手法分析与技巧学习。 难点 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油笔、画布、水彩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自古以来,为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和民族的繁荣富国人民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与乐观坚韧的意志。(出示图片) 观看视频,初步认识《艰苦岁月》。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内容。 讲授新课 小知识《艰苦岁月》创作于1956年,是潘鹤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委托,为建军30周年美术展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原型是琼崖红军在海南岛母瑞山的艰苦斗争岁月,1932年7月琼崖纵队遭到重创,被围困在母瑞山上,队伍仅剩下25人 。在此期间,时任琼崖苏维埃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的王业熹常吹笛子鼓舞士气,让战士们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欣赏·感受(一)作品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艰苦岁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三角形的构图中体积起伏波澜、手法自由,艺术形象生动自然,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出示图片)小知识三角构图法在绘画中运用广泛且巧妙,无论是描绘人物、风景还是静物,皆可通过构建三角形布局,有效整合画面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