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4384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208726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1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2 词四首 满江红 秋 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感悟诗的意境, 感受词人的爱国胸襟和英雄气概,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秋瑾烈士纪念碑 1913年孙中山题词“巾帼英雄” 她是谁? 为什么纪念她? 作者名片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诗歌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语速放慢,读出词人的失落、幽怨之情;下片语速较快,语调高昂。“青衫湿!”一句,语速缓慢沉重,读出悲伤叹惋之感。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n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mǎng红尘/何处/觅mì知音?青衫湿! 感知诗意 读懂诗的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译文: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思念浙江故乡。 我。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一人徒劳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属类,范围。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别人激动。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莽人世。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有谁能懂我呢?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莽莽人世之中,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