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5166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件

日期:2025-0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37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长江,源头,拉丹,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1分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 各拉丹冬,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千米。 作者介绍(1分钟) 马丽华,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 背景介绍(1分钟)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卷网-2007年版)。有删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很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作为编剧,跟随《万里藏北》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东,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课文中多次提到的“大部队”,指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摄制人员。 预习检查(1分钟) 给下列红色字标注读音。 黧黑 棱角 砾石 骤然 蜷卧 虔诚 蠕动 腈纶 漫溢 豁然 敦实 草坝子 劲旅 疮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熠熠烁烁 lí lénɡ lì zhòu quán qián rú jīnɡ yì huò dūn bà huàn jìng chuāng zhǒnɡ yì shuò 预习检查(1分钟) 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熠熠烁烁】 【风云变幻】 【敦实】 【蠕动】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复杂多变。 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很少有人的踪迹。 【接踵而至】 【气势磅礴】 【鲜有人迹】 【豁然】 形容开阔或通达。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2025年部编版初二语文 学习目标(1分钟) 第一课时 1.初步了解文中对各拉丹冬的描写。 2.厘清作者的游踪,厘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领悟并把握由远及近、移步换景的方法。 4.学习文章借助游览者的感受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自学指导及检测一(1分钟)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 2.划分文章结构。 3.厘清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行踪。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 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到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感受。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 山脚冰塔林———草坝子上———砾石堆上———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 3.厘清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的行踪。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分钟) 1.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遵循怎样的写景思路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 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遵循怎样的写景思路 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叙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 试结合课文内容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