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5422

第18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共27张PPT)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6634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作者:周敦颐 爱莲说 新课导入 第一章 同学们,莲花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在水中,宛如仙子。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莲花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赞美莲花的诗词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看看作者笔下的莲花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他又借莲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 - 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宋代理学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其《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影响后世理学发展。散文风格简洁深刻,《爱莲说》借托物言志传高尚追求,为传世名篇。政治上,他官职不高,却清正廉洁、尽心为民,正直且不随世俗。 历史背景 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然文化领域受功利与世俗风气影响,一些人追名逐利、贪图享受,道德观念淡薄。此时理学兴起,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鼻祖,借《爱莲说》赞美莲花,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崇尚、对世俗名利的唾弃,倡导清正廉洁、不随世俗的精神 。 新课导入 文体介绍-“说”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说” 的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理、阐述见解,也可以托物寓意,借叙写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观点。《爱莲说》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 “说” 体文章,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道德理想。 新课导入 课文解析 第二章 识字音,正字形 蕃 fán zhuó lián màn 濯 涟 蔓 亵 xiè yì yī xiǎn 逸 噫 鲜 课文解析 朗读诗词,注意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 甚蕃。晋 / 陶渊明 /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 甚爱牡丹。予 / 独爱莲之 / 出淤泥 / 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中通 / 外直,不蔓 / 不枝,香远 / 益清,亭亭 / 净植,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 /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 富贵者也;莲,花之 /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 众矣! 课文解析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蕃 多 茂盛、繁殖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妖 美丽而不端庄 妖怪、邪恶等 濯清涟而不妖 宜 应当 合适、适宜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少 新鲜、鲜美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古今异义词 重点句型 原句 解析 “…… 者也” 判断句式,可译为 “…… 是……”。例如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分别对菊花、牡丹、莲花进行了判断和评价。 “可…… 而不可……” 表示一种对比或限制的关系,可译为 “可以…… 却不可以……”。例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突出了莲花的高洁不可侵犯。 课文解析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鲜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艳 而 出淤泥而不染 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 表转折,却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表并列,并且 词语 例句 释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课文解析 之 水陆草木之花 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实词 词语 例句 花 可供观赏的植物 予 我 淤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 沾染(污秽) 濯 洗 清涟 清水 词语 释义 词语 释义 词语 释义 词语 例句 妖 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 耸立的样子 中间贯通 净 洁净 中通 外直 外形挺直 植 竖立 蔓 生藤蔓 亵玩 靠近玩弄 远 传播到远处 谓 认为 益 更加 闻 听说 课文解析 虚词 词语 例句 自 从 甚 很,非常 独 只 词语 释义 课文解析 ①之:的。②可爱:值得喜爱。③独:只。③自: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