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6918

师大版(2019)必修 第一册Unit 3 Celebrations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8 科目:英语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97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师大,Lesson,教学设计,Festival,Spring,Celebrations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必修第一册Unit 3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 学科 英语 学段: 高中 年级 教材 书名:《英语必修第一册》-出卷网-: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9 年 8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是学生心智发展,有效开展批判性思维,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重要工具。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在阅读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理解并分析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比较这些观点的异同,并分析异同背后的原因。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质疑、提问、再反思、再质疑、再提问这样循环往复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认识、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基础。活动引导学生将外化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认知(王蔷,2015)。高中新课标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即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构建结构化知识,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实现学科育人。因此,英语课程遵循以下原则:突出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联;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思维发展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凸显建构与生成,重视内化与迁移创新;联系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认识,拓宽视野,立足正确的价值观培养。3.以“开展跨文化交流以及传播中国文化”为依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文化意识的渗透。用英语理解中国文化,表达中国文化,并进而传播中国文化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英语课堂中,除了要学会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还要透过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文化,通过比较和分析,更好地帮助学生参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实现中国文化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英语课堂也应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统领下,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在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方面给予学生提升的空间。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三位被采访者关于春节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的分享。三个语篇记录了三位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阅历不同的人物对春节庆典方式的描述和内心的深切感受。(What)从内容上来看,第一篇采访记录了一位16岁的外国交换生第一次来中国过春节的体验与感受。语篇记录了该学生在春节前做的准备工作,如打扫屋子、贴福字。同时也记录了春节中的活动,如放鞭炮、吃团圆饭以及恭贺新春。第二篇采访记录了28岁的电脑工程师背井离乡在外打拼了后回乡过春节的活动和情愫。节前部分记录了他提前买票、为亲人准备礼物;节中部分记录了他回家后和亲人唠家常、吃火锅、与家人追忆往昔的美好瞬间。此外,语篇还提及了他小时候过春节的方式主要就是放鞭炮、吃糖果以及张灯结彩迎新年,以此和现今简简单单的阖家团圆构成了一个对比。第三篇采访记录了70岁的老太太对春节的体悟。该语篇在节前部分描述了她提前准备团圆饭的热闹景象,在节中部分叙述了她与孙辈们欢笑、与子女闲聊以及与家人吃饺子的祥和景象。本课最后还有一段总结,从三份采访记录中提炼出了“家”这个主题,指出“家”才是春节的本质和真谛。(What do we do during Spring Festival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