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7678

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Unit 8 Literature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英语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11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教学设计,Sea,the,Under,Leagues
  • cover
Unit 8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总目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技能整合发展的实践活动,也是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新课标对表达性技能在必修阶段的以下要求: 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 理解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 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2)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基本教学信息】 【课时名称】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授课课型及时长】 Reading (45mins) 【文本分析】 【主题语境】人与社会———文学、艺术与体育 【What】 本课是本单元第三课阅读课, 本篇课文节选自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海底两万里》)。本文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对主人公遇到潜艇的经历进行了描述。第一至六段“我们”从船上掉进了水里,接着第七至九段康赛尔镇静无私地帮助“我”,第十至十四段“我们”和奈德一起落在一条“鲸鱼”上,最后一段揭开“鲸鱼”的真实身份,“我们”得救了。然而几个壮汉突然从潜艇里面冒出来,把“我们”带进了潜艇里,引出下面的冒险经历,紧扣读者心弦。故事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同时融合了一些奇幻成分,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Why】 本课意在从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让每个读者感受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经历一段艰难困苦时期,并且在成功的路上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激起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以及能够拓宽想象的空间,深度认识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How】 本文是小说节选,文章利用大量夸张的词、词块以及生动形象的句子来更好地将情节展开,让读者更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例如:第七段第三句中副词terribly比very更高级,强调“我”极度劳累的状况;第九段第五句使用“came into my head”形象地描述了那种可怕想法自然流露的情形;第十段第二句中的“collapse”写出了“我”身体的状态,同时也因为被拉出水面心情上的放松;后文破折号进一步解释说明;第13段第一句中使用immediately表达出加拿大人安全后的愉悦心情;第15段第四句中使用nothing like加强程度,指出这个黑色物体的确不是动物,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学情分析】 【学生自然情况】 我校为地处远郊区的普通高中示范校,学生英语处于市平均水平之下,存在较大城乡差距。授课班级为高二(14)班的41名学生。日常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习态度端正,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语言实践,能够正确提取文章细节信息,明确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已有知识】 该班学生总体偏文科,成绩较好,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学生初中读过该文章的汉语版,所以对于文章理解方面不存在问题。该课时为第二课时,学生已经了解该文章的情节内容,对于本节课要以“阅读圈”呈现的内容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存在问题】 1.文本深层挖掘及表述障碍 文本中一些加强情感、语气等词,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学生在平常阅读中较少地利用阅读圈进行练习,所以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