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790

2016名师测控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6份打包)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9898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6,统一,打包,16份,危机,会的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安徽民谣《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自主学习】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 年初, 以 为都城,改称 ,建立 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改革行政机构,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在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 、 和 。 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 责。全国的 大权,都集中到_____手里。 ②建立特务机构: 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 、 建立的特务机构 ,这个机构由_____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③“八股取士”选拔官吏: 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答卷的问题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 ”,许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部分人称为皇帝的 。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将子孙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 实行 。北平的燕王 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 4、明成祖强化君权 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年,明成祖迁都 。目的是为了加强 。 明成祖为了巩固统治,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 政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合作探究】 1、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2、听说,英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源于中国的科举,你对这一制度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3、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靖难之役是一场怎样的斗争?靖难之役最后的结果怎样?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出一个类似事件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明太祖 锦衣卫 机构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