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任务一:析题 任务二:琢字 任务三:品句 任务四:探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xiōng wéi bèi zhū yú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走近诗人 学写字 独 异 佳 任务一 析题 标题是诗的眼睛,是诗的灵魂。标题的作用很多,如设置悬念、概括内容、揭示主旨、提示线索、阐明观点……对于部分诗作,紧紧扣住标题分析,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意,从而展开层层解读。 标题 你从“诗题”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具体到字词,说明理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思念 华(huà)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兄弟”在这里泛指所有的亲人 诗题大意: 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亲人们。 “山东” 古今异义词: 这里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 当时王维正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考取功名,两地相隔三百余里。三百余里,在高铁时代,不过半个小时。但在当时,就算王维用最快的交通方式———骑马,也要一个半月。山一重,水一重,山高路远未相逢,诗人当然格外“忆”他的兄弟亲人们。 家乡山长水远,诗人倍感孤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忆” 时间 地点 人物 ①“忆”在诗题中起着串联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关键作用。 ②“忆”是全诗的诗眼。不仅是回忆,更有思念的意思。抓住了“忆”,也就开始了对本诗解读的第一步,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而把握诗作内容,领悟全诗情感。 串联 诗眼 任务二 琢字 有些诗句中会出现一些内涵丰富、高度概括的关键字词,选取这个字或词为切入点展开对诗作的解读就能起到辐射全篇的作用。 关键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乡、外乡 作他乡的客人 美好的节日 诗句大意: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 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1、你能从“独”字中读出什么? 开篇一个“独”字,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幅幅画面: 初到长安时,_____; 夜深人静时,_____; 身体不适时,_____; 每逢佳节时,_____。 王维对异乡的一切都很陌生 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妈妈悉心照料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他在茫茫人海中举目四望,想念家乡和亲人 “独”: 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2、写诗忌讳用相同的字, 为什么这句诗连续道出两个“异”字? “异乡”:对故乡而言,外地便是异乡了。 “异客”:对外地而言,诗人是客居在那里的异乡人。 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生活多年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异乡”“异客”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连续两个“异”字是满满的离愁、满满的伤感,多么刻骨铭心,让人柔肠寸断。 两个“异”: 一字一伤感 一字一凄凉 任务三 品句 诗作中的重要语句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有的开篇点题,有的总领全文,有的升华主旨……抓住这些重要的语句解读,就能更加准确把握诗人情感。 关键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诗句大意: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1、“思亲”只是思念亲人吗? 佳节的“思”往往和家乡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 可能是亲人朋友, 也可能是一抔黄土; 可能是孩童时代经常去玩耍的那棵桂花树, 也可能是元夜时亲手挂上去的花灯…… 一事一物都可能是思念的载体 2、为什么此诗句能成为千古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