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62457

高一地理2024-2025学年寒假作业 土壤的形成(适配湘教2019版)(含解析)

日期:2025-04-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436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一,2019版,适配,形成,地理,土壤
  • cover
土壤的形成 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土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①②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①———成土母质 B.①———气候 C.②———生物 D.②———地形 2.浙江省的自然土壤( ) A.深厚肥沃 B.属于水稻土 C.呈酸性 D.土质疏松 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土壤 水分 空气 矿物质 有机质 a 30% 20% 49% 1% b 25% 30% 37% 8% c 35% 15% 47% 3% 3.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4.表中所列土壤,哪种是中国南方主要土壤( )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都不是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肥力较低。近些年,贵州省多地采用喷播木纤维、草纤维的方式改良土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5.贵州省土壤肥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 土壤有机质流失多 B. 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C. 土壤腐殖质埋藏深 D. 频繁耕作和翻耕 6.贵州省喷播草木纤维在提高土壤肥力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延长土壤湿润期 B. 减轻径流对表土的侵蚀 C. 促进成土母质形成 D. 快速补充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生物扰动和溶解性有机质。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受微生物分解、根系呼吸、大气氧化、淋溶和侵蚀等作用的消耗,该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随农田土壤深度增加有机碳储量不断降低的原因是( ) ①微生物活性降低 ②根系分泌物下渗增多 ③植物残体输入量减少 ④溶解性有机质逐渐被吸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该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Ⅰ( )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 10.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 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土壤机械压实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是农业、园艺和林业生产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土壤压实会使土壤( ) A.矿物质增加 B.有机质减少 C.透水性变好 D.通气性变差 13.压实土壤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 ) A.空气湿度增大 B.地表径流增加 C.植被根系发达 D.地势起伏减小 14.缓解土壤机械压实的有效措施有( ) ①增施化肥 ②秸秆还田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适当翻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南岛中南部。属于热带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2.5℃—2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海南岛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分布。 (1)从植物种类、季相变化两方面描述黄壤分布区内的植被特征。 (2)从气候的角度,解释海南岛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 (3)自然土壤通过人类耕作可以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列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