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窦儿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二单元第四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关汉卿 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 2、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3、探讨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初步认识元朝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激发良知与悲悯之心。 学习目标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杂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受唐代参军戏影响较大,兴起于北方,在北宋时已很流行,南宋时期,杂剧已超过了歌舞艺术,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进入元代,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杂剧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以元杂剧为主体的“元曲”成为继唐诗、宋词之后的一种时代艺术的代表。元杂剧作家很多,当时知名度较高的就有90多人,作品多达450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杂剧作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比较著名的元杂剧名著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 宋金杂剧———元末杂剧南戏———四大声腔(明代)———昆山腔(明代中叶)———京剧(乾隆后期)———百花争鸣 现在最流传的五大剧种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 世界的古老戏剧,一般来讲是:一、印度梵剧(诞生公元前8世纪);二、中国戏曲(诞生于大约10到11世纪,中国的南宋时期);三、古希腊戏剧(诞生在公元前6) 作者介绍 元曲 散曲 杂剧 南戏 套曲 小令 (北曲联套,一本四折) (一宫调一曲子) (一宫调数曲子) 元杂剧:我国元代北方流行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元代杂剧 (南曲联套,一本四折) 1、折 楔子 (四折一楔子) 2、曲词、宾白、科介 3、宫调 曲牌名 4、角色 5、题目正名 读古典戏剧必备的5点基础知识 1、折,相当现代戏剧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也有例外,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2、楔子,相当“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介绍剧情、人物,类似现代剧的序幕;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相当后来的过场戏。 “四折一楔子” 唱词科介宾白 1.唱词,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2.“科”又称为“介”,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舞台说明) 3.“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俗称“花脸”,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杂角。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角色 新知探究 2 宾白 唱词 科介 题目正名 元杂剧有二或四句对文,用来概括该本戏的内容,叫题目正名。一般取其末句作剧的全名,如本剧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取末句中能代表戏之内容的几个字作剧的简名,如本剧简名为《窦娥冤》。题目与正名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所以有的只标“正名”,有的则标“题目正名”。题目正名的位置,有的放在剧的开头,有的放在剧的末尾,多则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