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六单元第十四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从跌入深渊到飞上青天 ——— 一只蟋蟀引发的悲喜剧 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直到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 作者介绍 坎坷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一定的认识; 生活的贫困又使他对广大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他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者介绍 作 家 作 品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也是一部以作者书房名称命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毕其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新知探究 2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了解作品 是他的书斋名称 是指记述的意思 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 “志” “异”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 ②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③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 ④是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张诚》写兄弟之爱。 ⑤是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诫。如《曾有于》。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 《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hú)突,知复非人。 ———鲁迅 名家评价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qióng)。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 解读题目 重点字音 猾黠 迂讷 迄今 诣问 爇香 翕辟 遽扑 掭草 不啻 奢靡 藁葬 惙然 觇视 猪鬣 龁敌 俾入 厚赉 蹄躈 裨益 惭怍 蠹虫 恩荫 长胫 角斗 抢呼欲绝 向隅而泣 翘首以待 浅尝辄止 xiá nè qì yì ruò jù xī tiàn mí chì gǎo chuò chān hé bǐ liè lài dù qiào yìn bì qiāng yú jué jìng qiáo zhé zuò 1.序幕(第1段):朝廷征促织。(交代背景) 2.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山穷水尽) 3.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柳暗花明) 4.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大起大落) 5.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 6.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梳理情节 序幕:朝廷征促织(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