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1840年 ——— 1919年 ———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性质: 历史时期: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时代主题: 历史线索: 政权更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 晚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北洋政府(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殖民者 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反侵略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 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史。 侵略史———1840-1949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 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抗争史、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 市场化 思想理性化 科学化 生活城市化 文明化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半殖民地:指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独立自主权;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 ———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历史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基本历史线索 四大阶级的探索 ①屈辱史(列强侵华史) ②抗争、探索史(各个阶级、阶层掀起的反抗列强侵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包括向西方学习、 思想解放) ③发展史:中国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 ①地主阶级:以林、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开启中国近代工业第一步的洋务运动;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在反侵略中的反抗;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以及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④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分期 政权变更 阶段 主要大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晚清时期 (1840-19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19世纪40-60年代初) 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中日战争、瓜分中国 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新政、辛亥革命 民国 时期(1912-1949) 北洋政府(1912-1928) 北洋政府统治前期 (1912-1919) 袁世凯统治、军阀混战、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中共成立和国民大革命(1921-1927) 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国民政府(1927-1949)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土地革命、长征、局部抗战 全面抗日战争(1937-1945) 国共合作全面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争取和平民主、人民解放战争 名称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目标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世界资革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社会主义 世界无革的一部分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及存在局限性 困 局 变 局 ——— 两次鸦片战争 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俄罗斯虎视眈眈:东北、新疆 英国占据广阔海外殖民地,印度成为其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