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73962

第4课_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共79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68727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79张,课件,巩固,4课,国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汉武帝 CCTV播出的《汉武大帝》的开头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今天的汉族、汉字、汉人等文化现象都源于强盛的汉朝。两汉为什么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4课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时空定位 秦汉疆域的同与异(开疆拓土) 学习目标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认识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时 间:BC202 建立者:刘邦 王 朝:西汉 都 城:长安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 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秦末社会经济破坏严重,面对这样一个满目苍夷的国家,汉 初的帝王们该如何治理呢? 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直面汉初惨痛的现实 秦亡于暴政,国家集权程度过高,君主独裁导致暴政;横征暴敛,严苛的刑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急需发展经济,安定民心。 “真惨,凑不齐颜色一样的马” 西汉驷马安车 秦朝统治 意识: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治理: 重税繁役、严刑峻法 政治: 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外交: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有所损益 汉初统治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约法省刑 中央集权制(郡国并行) 和亲匈奴、羁靡百越 继秦而起的汉王朝,如何避免重蹈亡秦的覆辙? 汉承秦制 1、立国之初的治国方略--尊奉黄老思想,实行无为而治。 什么是无为而治? 如何实现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效果如何? 思考点 解读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 引申到治国,“无为而治”即是以规律治国,臣民均遵守规律进行生产生活工作。 无为≠无所作为 =不妄为=顺天而为 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具体如何实施呢? 1 2 4 3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 汉景帝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简要说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西汉初年,都采取了哪些修养生息的政策?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如何实施无为而治? 君道无为、刑德相辅(减轻刑罚)、节欲崇俭(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爱民养民(与民休息、避免战争、回归田亩、稳定生产、轻徭薄赋)等。 以和亲换取暂时的和平 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1)原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政权初建,尚不稳定;道家思想的影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稳定统治,变换统治手段,并不是放弃统治,而是降低剥削率为民众承受范围,缓和矛盾,恢复经济,巩固统治 (3)措施: 和亲 --避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