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语言运用:揣摩语句,理解词句的意蕴,体会作者寄托的情感,进而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维能力: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根据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把握文章内容。 审美创造:学以致用,在写作中实践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图示《七律·长征》。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教学新课 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字词: 见课件PPT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线索,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 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简单介绍老山界,交代事件的起始。 第二部分(2-32):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突出长征的不易。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标志性语言,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明确: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山沟 红军 沿山沟前进 傍晚 瑶民家 宣传部同志 攀谈、吃粥、贴标语 天黑 山脚 红军 爬山 夜里 山腰 红军 露宿 半夜 山腰 红军 冻醒观景 黎明以后 山路上 红军 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 下午 山顶、下山路上 红军 看景致、煮粥 2.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 明确: 困难表现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嘲笑讥讽 目标导学三:思考探究 1.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2.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明确: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3.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