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75539

第五单元 环境与发展 单元检测(含解析)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1300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五,环境,发展,检测,解析
  • cover
第五单元 环境与发展 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破坏所属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不属于③④环节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台风造成重大损失 C.伦敦烟雾事件 D.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沙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B.沙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D.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熊猫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108国道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通车,2000年秦岭隧道开通后,原翻越秦岭主脊的干线公路被废弃。下图为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70~80年代,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特点为( ) A.碎片化严重 B.完整化趋势 C.种群扩大 D.面积扩大 6.20世纪80年代至今,引起大熊猫栖息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设置机械围栏 ②加强投食喂养 ③禁止森林采伐 ④秦岭隧道开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近年来,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依赖自然 B.崇拜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和谐 1957年1月开始,以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地理学家黄秉维为正副主任的“综合自然区划”工作组成立。数年之后,《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诞生,其成果之一就是划出了中国气候带(如图)。这份《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至今日,都是科学、理性的典范。完成下面小题。 8.制订《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目的是( ) A.为农业服务 B.为工业服务 C.为旅游服务 D.为军事服务 9.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的纬度位置甲地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0.从植被看,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与新疆、甘肃、内蒙古干旱区的植被很相似,都是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植被,但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柴达木盆地没有划到西北干旱区,而是划到了青藏高原区,这主要考虑到柴达木盆地的( ) A.多样性 B.独特性 C.干湿性 D.高寒性 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甘肃将全省划分为3个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图1)。图2示意2021年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关联关系图(节点的大小表示在网络关系中的重要程度,节点间线的长度和粗细表示联系的频繁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分别表示( ) A.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B.城镇化发展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 C.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 D.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 12.关于甘肃省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陇中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最小 ②陇东南地区碳中和压力最大 ③河西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县域间碳排放网络空间联系弱 ④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紧密度由中小县域向周边县域递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关于城关区的发展方向,下列规划合理的是( ) A.积极推进农创产业及新型农业发展 B.积极创新推动低碳试点,发挥低碳引领导向 C.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 D.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