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课时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保护金属资源 课题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保护金属资源 课时 1 授课年级 九年级 课标要求 以铁生锈为例,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了解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金属回收再利用的价值;认识金属矿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责任;能基于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对金属资源开发、资源回收等社会性科学议题展开讨论,积极参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 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三节,承接了学生对金属锈蚀和保护的初步认识,旨在深化他们对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教材的重点在于通过“活动与探究”部分,深入理解铁的锈蚀及其防护措施。这一部分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讨论可行性以及得出结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教材通过描述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增强环境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材料重要性的同时,还提出了金属提取和保护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综合思考化学知识的应用。 铁的冶炼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材详述了从铁矿石中还原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并结合工业炼铁过程,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与杂质相关的化学计算方法。金属资源保护部分则主要通过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和防护策略,使学生理解实际应用中的科学问题。总体而言,该课时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探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仍需进一步培养,课外知识的积累也不足。学生对金属生锈的现象已有直观认识,但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条件知之甚少。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学生对铁的使用、锈蚀以及防护措施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尤其在学习了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后,对铁的冶炼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尽管如此,他们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在实验设计、条件控制和问题解决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学生对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有一定的意识,但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体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问题引导和实践环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结合“调查与研究”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对废旧金属回收意义的深入理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铁钉生锈实验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 2.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废弃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对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难点:铁钉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探究。 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 学生通过学习铁的冶炼和锈蚀原理,深化了对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理解。认识到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护措施,从而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金属锈蚀以及炼铁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学生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课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增强了他们在复杂情境中进行科学推理和决策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 学生在“活动与探究”环节中,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