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9a/9ac55b660adb62f6013d0593009f834e.png)
26 活板 课时作业 1.下列对文中虚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平板按其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草火烧”等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解释为“用”。 B.“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药稍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不用,则以纸帖之”等句中的“则”都是连词,解释为“就”。 C.作者多次使用“以”,具体地说明了活板印刷所使用的材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D.作者多次使用“则”,清晰地说明了在活板印刷操作的流程中,各项工序的先后顺序。 E.作者写作时,避免过多使用不同的虚词,使全文表达简洁平实,思路清晰流畅。 2.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B.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C.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D.木格贮之(名词作动词,用木格)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B.本文在介绍活板时,是按照从“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层说明的。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介绍活版印刷术做了铺垫。 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4.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若/印数/十百千本 C.每字/有/二十余印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6.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B.则以纸帖之 C.若止印三二本 D.木理有疏密 小星查找资料,发现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可爱的科技人才,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所记录,请你与他一起探究。 [甲]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活板》)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梵天寺木塔》,有删改)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曾用八年的时间不断更改设计图纸,设计建造出宝塔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7.课内迁移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易耳 见往事耳 B.但逐层布板讫 用讫再火令药鎔 C.未布瓦,上轻 尔安敢轻吾射 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9.小星用文言文翻译策略理解[乙]文,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 (1)策略示例: 翻译策略 文言句子 策略运用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①_____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