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 【情境创生】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人们在室外活动时容易中暑;深秋时节,寒潮侵袭,气温骤然下降,一些农作物就会遭受冻害。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都有切身体验。 【填空】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____ ,最低气温出现在 _____ ;通常情况下,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_____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_____ 月。 【基础堂清·回归教材】 知识点一 气温及其测量 【教材素材·拓展】 太原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增强成员地理实践能力,开展了气象观测活动,观测一天内4个时间的气温,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记录。据此回答1~3题。 时间 2 时 8 时 14 时 20 时 气温/℃ 8.5 23.3 17.6 1下列用于气温测量的工具是 ( ) A.雨量器和量杯 B.气压计 C.百叶箱和温度计 D.风速风向仪 2下图示意当天 8 时的气温,小组成员应记录为( ) A.13.5 ℃ B.10.1 ℃ C.5.7 ℃ D.15.8 ℃ 3下列观测结论正确的是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B.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8时 C.这一天,太原的气温日较差大于14.8 ℃ D.这一天,太原的日平均气温是11 ℃ 知识点二 气温的时间变化 4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5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20 ℃ B.该地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该地位于南半球 6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下列对该地气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冬暖夏凉 【素养日清·链接中考】 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B.最低气温出现在0时左右 C.气温日较差为10 ℃ D.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8下列有关乙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B.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0 ℃ C.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出现在8月 D.乙图表示的情况出现在南半球 读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资料表,回答9~10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20.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3 21.6 14.0 5.6 -6.7 -16.8 9该地所在地区可能是 ( ) A.北半球的热带 B.南半球的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10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 A.20.1 ℃ B.23.3 ℃ C.16.8 ℃ D.43.4 ℃ 11【地理实践】 北京市某地理实践小组开展主题为“气温的观测”的地理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气温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本地气温的变化。 实验用品:百叶箱、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手电筒、数据记录表及绘图工具等。 实验材料 材料一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观测仪器要放置在百叶箱中,并在固定的时间观测。读取数据时对温度计要轻拿轻放,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气温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材料二 气温变化的由来。 实验思考 (1)根据材料一,说说读取某时刻气温数据时应注意的事项: 。 (2)阅读材料二,甲、乙、丙示意北京市不同时段的气温变化状况,请分别给甲、乙、丙图命名。 甲: 。 乙: 。 丙: 。 (3)丙图反映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第16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 情境创生 午后2时左右 日出前后 7 1 1.C 2.A 3.C 4.C 5.D 6.A 7.D 8.A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甲图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故A错误;甲图中最低气温出现在4时左右,故B错误;甲图中最高气温为31 ℃,最低气温为24 ℃,气温日较差为7 ℃,故C错误;甲图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故D正确。第8题,由图可知,乙图所示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故A正确;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0 ℃以下,故B错误;最热月为6月,故C错误;乙图表示的情况是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