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是重庆两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表,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地区 面积(km2) 2000年人口总数(万人) 2010年人口总数(万人) 2020年人口总数(万人) 甲 2941 113.41 106.7 111.5 乙 2955 57.2 49.5 46.25 1.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土地面积 C.地形 D.水源 2.乙地区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执行有力,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 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 人口分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过程,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下图分别为2014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2009—2014年东北地区年均人口密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南部人口多北部人口少 B.人口密度差异东西方向大于南北 C.人口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D.人口密度高值区数量多、面积广 4.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 C.政策因素 D.历史因素 5.推测引起南部地区人口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国家政策驱动 B.传统产业发展 C.城市化的发展 D.产业布局集中 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7.目前,应对甘肃省人口流动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引进高素质人才 B.优惠落户政策 C.优化产业结构 D.扩大城市规模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为国内人口迁移 B.“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9.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广东省可分为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地区,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广东省各分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广东省IV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壮年人口迁入多 B.人口出生率高 C.环境污染严重 D.养老设施建设滞后 11.可有效降低广东省I、II、Ⅲ地区老龄化水平的措施是( ) A.严格限制人口迁移 B.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C.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D.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表。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测算方法 适宜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