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01214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64829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先生,PPT,23张,课件,书湖
  • cover
(课件网) 书湖阴先生壁 “书……壁”即为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跟着诗词去旅行 第三站 江苏南京 人文主题 阅读要素 习作要素 朝代 唐 宋 位置 寺壁 石壁 楼壁 目的 讲述经历 “万能朋友圈” 表达不满 发表意见 题壁诗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知诗人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qí tà 初读古诗 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出韵味 韵律 明诗意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明诗意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成畦: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句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的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 没有青苔。 明诗意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园。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句意: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田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推门而入,为人们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感受画面 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细品味,这首诗中哪句诗或者哪个词写的最妙?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净无苔 花木成畦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一间茅屋”? 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景美 人美 感受画面 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细品味,这首诗中哪句诗或者哪个词写的最妙?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 排闼 “护田”:一条河像妈妈一样环绕保护着田。 “排闼”:山绿意黯然,好像推门便迎面而来。 “一水” “两山” 极富人情味。 感受画面 思考:“两山”究竟给湖阴先生送来了什么呢?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我认为“两山”给湖阴先生送来了: 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 充满生机的春意; 对湖阴先生的赞叹;赞叹他的勤劳而有情趣。 齐读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一水 两山 护田 将绿绕 排闼 送青来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感受修辞之美 想一想,哪首古诗里还有这样的诗句? 两个 一行 黄鹂 鸣翠柳 白鹭 上青天 春种 秋收 一粒 粟 万颗 籽 远看 近听 山 有色 水 无声 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传颂。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习典故 护田:出自《史记》,指汉朝派出使者保护田地, 积攒粮食。 排闼:出自《史记》,指汉高祖刘邦卧病时好多天 不肯见人,樊哙心急如焚,顾不上礼仪, 推门而入探望汉高祖。 诗人把这两个典故自然无痕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以灵性。 排闼:你进一步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再读古诗,体味人物情感。 想象画面 跟着诗词去旅行 镜头: 配图文案: 文案小贴士 1.语句通顺 2.能清楚地描绘诗歌的画面 3.展开合理想象,语言优美 想象画面 跟着诗词去旅行 镜头:茅檐长扫净无苔 配图文案: 想象画面 跟着诗词去旅行 镜头:花木成畦手自栽 配图文案: 想象画面 跟着诗词去旅行 镜头:一水护田将绿绕 配图文案: 想象画面 跟着诗词去旅行 镜头:两山排闼送青来 配图文案: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再读古诗,并想象画面,体味人物情感。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一个王安石? 作业: 1.继续捕捉你最喜欢的镜头,给你的镜头配一张画吧! 2.积累王安石的另外一首《书湖阴先生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