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即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个数。能准确运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解决如投球个数、气温平均值、门票销售平均数等实际问题。 2、通过经历淘气记数字、奇思投球、科技馆售票等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探索平均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能正确计算不同情境下数据的平均数,如计算跑步路程、冰糕销售等的平均数。 (二)教学难点 能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如根据平均数判断数据变化趋势、合理安排进货量等,以及能解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原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数字记忆挑战 ———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每 3 秒会呈现 10 个数字,大家看看自己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哦。 (进行几次数字展示,让学生记录自己记住的数字个数)现在,老师想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 5 次记住数字的情况。 (二)平均数探究之旅 ——— 知识新授 学习任务一:计算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 老师展示淘气 5 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引导学生思考:淘气平均每次记住几个数字呢?大家先自己尝试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方法) 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直接将 5 次记住的数字相加,也可能有其他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多的补给少的这种平均的思想,详细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5+4+7+5+9)÷5=6(个),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 学习任务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同学们,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 6 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归纳,引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它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具体值。 学习任务三: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接下来,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适当引导和补充) 学生可能会提到考试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平均数应用大闯关 ——— 巩固练习 学习任务四:投球比赛中的平均数 在 1 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 4 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 7 个、7 个、6 个、8 个。那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呢?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批改)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过程:(7+7+6+8)÷4=7(个),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学习任务五:气温平均值计算 这里有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 大家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展示气温记录表,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教师选取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强调计算时要仔细,确保数据准确。 学习任务六:科技馆售票问题分析 我们来看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首先,大家估一估前 5 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呢?(学生估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 然后,已知星期六售出门票 1700 张,星期日售出门票 1460 张,那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 5 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呢?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学生计算比较,教师巡视)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